吕品昌教授应邀出席“融合·创新”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论坛
时间:2022-08-21 点击: 作者: 来源:

本网讯(戚润亭)8月18日下午,“融合·创新”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同期活动——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承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委员会主任张崇和出席并致辞,工信部消费品司二级巡视员杨秀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王世成等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何烨主持。

2E12F

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玻璃艺术专委会主任、清华美院教授王建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理论专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杭间等3位学者受邀出席并作主旨演讲。

D32A

吕品昌在题为《工艺美术的新时代与人民性》主旨演讲中,回顾和重温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深刻理解了新时代文艺发展的目标和方法,并强调在时代发展中要坚守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培根铸魂,用心用情用功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1DC9D
1D869
EEC6

吕品昌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党百年大型主题雕塑《信仰》、城市公共艺术雕塑《深圳人的一天》2个艺术案例,生动阐述了“文艺的人民性是文艺作品的社会属性之一,是指文艺作品形象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和审美趣味所达到的程度”这一观点。随后,吕品昌通过“表现人民理想,刻画时代主题”“贴近人民审美趣味,强化审美共鸣”“因材施艺,展现时代审美信息”三个方面解读了他对工艺美术发展的“人民性”立场。

一是表现人民理想,刻画时代主题。表现人民理想和愿望应该有更加突出的内涵和表现。工艺美术当随时代,当今不少的工艺美术师表现主题仍然拘泥于清三代和民国传统,山水、花鸟、观音罗汉等。与其仰慕古人的潇洒,不如关注当下认真生活、认真思考、认真求索,在有限的生命里,在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将美的事物与感受传达给更多的人,为人间增添更多美好。呼吁工艺美术家应该深入时代现场,开展工艺美术领域独特的讴歌新时代的主题性的工艺美术创作展览和学术研究。

二是贴近人民审美趣味,强化审美共鸣。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是工艺美术创作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具有丰富性,其中包含生活经验,情绪记忆,欣赏要求,习惯理想和愿望等,对艺术家而言,创作和欣赏需要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个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工艺美术家们的责任没有选择,一定是为人民提供适用、经济、美观且容易了解、雅俗共赏的作品,能够唤起相应的“再创造”和“再评价”的心理活动的形象,让人们获得审美享受,得到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只要我们时刻牢记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和导向,很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工艺美术家应该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人民的诉求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就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具体呈现。

三是因材施艺,展现时代审美信息。新技术和新工具的运用丰富了工艺美术创作的技术手段,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工艺水平,在方式方法上显示了现代科技的深刻影响。新材料和新环境的涌现扩展了工艺美术创作的感知视野,强化了审美体验的当代因子,在涉及材料肌理、色泽和质地的形式处理上更多地融入了现代经验及形式美感。现实变革和新生事物促进了工艺美术创作取向的调整,增强了作品形态及价值内涵与社会需要的关联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加贴合时代精神。工艺美术领域是最讲究材料和工艺的,所谓“材料越贵重越好、规模赿庞大越好、用工越多越好”这都是片面的理解工艺美术的材料和工艺性,其实也是并非全面了解人民所需的审美误区。“动人的力量,主要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技巧和才能”,而不在于材料的贵贱、耗时和重料等。现代技术的运用和工具的改进,极大地增强了当代工艺美术创作的技术手段,其整体工艺制作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一些紧密关系着工艺美术当代面貌的工艺技能、工作方式及表现形式,都明显地得到了性能优越的新工具和功效巨大的新技术的支持。现代科技造就了大量的新材料,同时也大大地拓宽了人们的材料视野。尽管当代工艺美术家在运用新型材料方面保持着必要谨慎,但是,以现代材质为感觉基础和环境氛围的相应的材料处理,包括处理方式和材性把握,却实际呈现多样化的追求。新世纪以来的工艺美术创作,一方面遵循传统处理方式,继续保持那些已成为社会审美习惯的特定肌理、色泽和质地;另一方面则在材料处理方面融入现代材料经验和形式感,以变化的材料效果增进工艺美术形态的丰富性。

工艺美术未来的发展应该做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工艺美术的发展现实,更要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工艺美术优良传统,紧密对接新时代人民的需要,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工艺美术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版权所有 ©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学技术处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景德镇陶瓷大学 邮编:333403 联系电话 0798-8499229 传真 0798-8499229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